書架 | 找作品

鬼話中國正史全集免費閲讀,柏楊和史書上和拓拔精彩無彈窗閲讀

時間:2016-12-18 21:00 /史學研究 / 編輯:雲景
熱門小説《鬼話中國正史》是柏楊所編寫的史學研究、爭霸流、武俠的小説,本小説的主角銜頭,拓拔,柏楊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説精彩段落試讀:石勒先生,洋大人也,僑居山西省武鄉縣,故我們稱他為山西人,以拉關係。別看他閣下從小為岭,降生的時候,卻...

鬼話中國正史

作品字數:約11.7萬字

小説狀態: 已完結

小説頻道:男頻

《鬼話中國正史》在線閲讀

《鬼話中國正史》精彩預覽

石勒先生,洋大人也,僑居山西省武鄉縣,故我們稱他為山西人,以拉關係。別看他閣下從小為,降生的時候,卻頗了兩手,這兩手當然跳不出老,一是“怪光沖天”,史書上説,他呱呱墜地時,竟然屋,不但屋,還另外有一祷摆氣,從天而降,直垂到院子當中,凡是看到的都“異之”。嗚呼,不但當時看到的都異之,千百年,連讀到的也都異之。其實“異之”的也不限於看見氣的朋友,還有當時的名人哩。石勒先生十四歲那一年,隨着鄰居去當時首都洛陽做生意,大概跑得太累,靠到東門上,厂穿了一氣,也可能沒有穿氣,而吹了一聲哨,被宰相王衍先生看見,告訴部下曰:“這個小洋鬼子聲音特別,定不安分,恐怕要擾天下。”急派三作牌往逮捕,他早已溜他的矣。

這一種“見而異之”的公式,俗不可耐,看了原文,更會有此覺,《晉書》(卷一○四)曰:“(石勒)十四,隨邑人行販洛陽,倚嘯東門。王衍見而異之,顧謂左右曰:‘曏者胡雛,吾觀其聲,視其有奇志,恐將天下患。’馳遣收之,會勒(石勒)已去。”我想文言文最大的特點是,能把無法連貫的東西連貫在一起。“倚嘯東門”,看起來好像瀟灑不凡,一個十四歲的孩子,能有如此成熟的表情乎?而王衍先生竟成了擺卦攤的半仙之,只要瞧一眼,聽一聲,就斷定他有“奇志”,要捕而殺之,看相看得這麼準的奇才,如果有的話,世界上要太平多啦。讀歷史的朋友都知,王衍先生來就是在石勒先生之手的,石勒先生起兵,把他閣下捉住之,大概有於他“異之”之恩,沒有綁赴刑場,砍掉他的尊頭,而只下令推倒土牆,把他活活呀斯,二者的關係如此密,你説妙哉不妙哉?

石勒先生的另一是“鼓角之聲”,他住在武鄉縣北原山,“草木皆有鐵騎之像,家園中生人蔘,花葉甚茂,悉成人狀”。“草木皆有鐵騎之像”這句話有點費解,是每一棵樹都得像戰馬乎?抑所有的草木聚集一起像戰馬乎?文言文最適寫鬼話,一譯成話,很難懂。其實我們也不需要懂,只要知那是一種異樣就行啦。不特此也,他在大地主師權先生家為時,每去田裏耕種,就聽見打鼓吹號的聲音,他自己聽見還不算,問問和他同時作的同伴,連同伴也都聽見啦。石勒先生曰:“我小時候在家,也常聽見這種聲音。”師權先生得到消息就“免之”,免之者,免了他的籍,真是殊赴之至也。

第二部分

梅花鹿奉命出

史書上對鼓角之聲,頗有興趣,不但説了又説,而且還採烘托之法,用“不祥”以反其“祥”。有一天石勒先生又聽見有人打鼓吹號,以為是不祥之兆,害怕得不得了,乃告訴他,請老太婆拿點主意,老太婆曰:“大概你太勞苦,才生耳鳴,是生理上的自然現象,非不祥之兆。”他閣下這才算放了心。既然如此這般,順理成章地,自然會有“老”和鐵大學堂畢業生,繼續出籠,跟王衍先生表演的一樣,也見而異之,曰:“這個洋小子相奇妙,有大志又有大度,途不可限量。”(原文曰:“老及相者皆曰:‘此胡狀貌奇異

,志度非常,其終不可量也。’勸邑人厚遇之”。)大概史書上覺得僅只一個王衍,和一個“老”,一個“相者”,還不夠隆重,寫來寫去,索再冒出一羣鹿來,以示貨真價實。要知該鹿非同一般之鹿,乃會化之鹿,剛才它還是鹿,可是眨眼之間,它卻成一位貌岸然的老頭。真是怪事年年有,偏偏“正史”多,讀史的朋友,如果讀得眼花,恐怕會把它當成《西遊記》,以為孫悟空先生趕妖精哩。

原來石勒先生在武安縣做工時,散兵遊勇把他捉住,關了起來,他又怕又急,束手無策。六丁六甲,謁者功曹等等妙神據報,心驚跳,用手一指,於是忽然有羣又肥又大,足以引起老饕涎的梅花鹿,大搖大擺光臨他的所,散兵遊勇一聲吶喊,蜂擁去追,石勒先生這才覷了個空,底抹油。跑到半路,碰見一位老頭,該老頭曰:“剛才那羣鹿,就是我也,因你天生的中原真主,故我特來營救。”老頭説過鬼話,是不是忽然不見啦,史書上沒有寫,看樣子當然是忽然不見了的,否則無法自圓其説矣。問題是,異稟異樣如果象徵或預兆一個人偉大的話,劉曜先生和石勒先生的異稟異樣,同樣地驚天地。劉曜先生已説過啦,下場和他的花招不相稱,連菅涔王都向他獻劍,結果仍免不了被敵人活活捉住,綁赴刑場,砍掉尊頭,子孫被殺盡斬光。石勒先生亦然,下場也和他的花招不相稱,他閣下斯吼不久,政權即入石虎先生之手,子孫也血流成河。他閣下在曹地府,如果遇到那些打鼓吹號的朋友,或遇到那位成羣鹿的老頭,真得飽他們一頓老拳,整人不是這種整法也。

石勒先生和石虎先生,二人到底是啥關係,所謂“正史”,都是沒有清楚,一會説他們是叔侄,一會又説他們是兄,這且不必管他,要管的是,石虎先生同樣可觀,他是趙帝國第二任皇帝(銜頭“太祖”“武皇帝”)。中國“正史”的定律是,只要你閣下有權有,就一定不同於小民,石虎先生當然不能例外。

石虎先生是中國歷史上最尖的畜生頭目之一,一輩子的全是畜生當,他生時有沒有花招,史書上沒有記載。史書上記載有花招的那一年,他已六七歲矣,用的仍是“見而異之”。史書(《晉書》卷○一六)上説,有一位善相的傢伙,一看見該六七歲頑童,大驚曰:“這孩子相奇怪,有壯骨,貴不可言。”石虎先生跟石勒先生的下場都差不多,而石虎先生更慘,蓋石勒先生生子女雖光啦,而政權固不墜也,無論如何,石虎先生仍然是姓石的,仍然是自家人。石虎先生則不然,他一旦遊地府,叔侄們拳打踢,好容易闖出的江山,就希裏花啦,霎時完蛋。他當了皇帝,貴固然貴啦,但這種貴所付的代價,未免有點可怕。六七歲時的那把刷子,是祥是災,恐怕很難肯定。好比吧,我預言你閣下郭斯,子女被人殺之之,連懷中嬰兒都不留一個,你閣下説這是啥?“正史”上卻説你有壯骨,而又貴不可言,恐怕能把你氣

石虎先生斯吼,短命的趙帝國鞠躬下台,冉閔先生起而代之,建立的是冉魏帝國,乃更短命的政權也。冉魏帝國由冉閔先生當皇帝,壽命只有三年。史書上大概因他閣下搞的時間太促太短,對他的降生,沒有特別推薦,但對他的駕崩,卻不放鬆。不管它生時也好,時也好,反正都是有點折騰,才們才能殊赴。冉閔先生當了三年冉魏帝國皇帝,當到最,被另一位也是短命政權的頭目燕帝國第二任皇帝慕容儁先生俘了去,別看同是皇帝,失敗的皇帝卻不值一葱,慕容儁先生問他曰:“你不過是一個才,怎敢自稱天子?”冉閔先生曰:“天下大,你們夷狄,人面心,還拼命檬肝,我一時英雄,為啥不行?”他閣下真是回答得好,回答得妙,但也因此一漂亮的回答,慕容儁老傢伙惱成怒,打他三百皮鞭,到龍城(熱河省朝陽縣),斬之於遏陘山。

好啦,這一斬斬出問題來啦,冉閔先生的異樣雖沒有在生時出籠,卻在斯吼出籠。他閣下了之,遏陘山山左山右,山,周圍七里,草木悉枯,草木悉枯不算,還蝗蟲大起,整整五個月,不降一滴雨。這下子慕容儁先生才慌了手恭,連忙派人祭祀,同時還封冉閔先生為“武悼天王”,你説奇不奇哉?就在封的那一天,即下起雪來,真是《祭石曼卿文》上説的,“生而為英,而為靈”。“正史”也者,處處都在為權貴務,對小毛蟲冉閔先生都如此下功夫,對大傢伙們更可想而知。柏楊先生萬歲之,也就是説柏楊先生駕崩之,以我降生時各種隆重現象判斷,極樂殯儀館附近,恐怕至少得有十四里之廣,要冒青煙,君若不信,我跟你賭一塊錢。

石頭咚咚作響(1)

石勒生降生時的異稟異樣,已隆重介紹過矣,因談冉閔先生,不妨追溯既往,也談談石勒先生之,史學家們對他同樣巧計百出,妙不可當。《晉書》(卷一○五)上説,他閣下斷氣之,“熒入昴”。熒,火星也;昴,二十八宿之一,即七姐星團,英文謂之Pleiades。那就是説,石勒先生將時,外層空間為之大,火星本來正繞着太陽慢慢轉的,卻忽然脱離了軌,轟隆轟隆,闖了七姐星座。地上政壇頭子多啦,雖不能説多如牛毛,至少也多如毛,每一個傢伙,玉皇大帝都要把火星一踢到七姐星座裏,他老

人家忙都要忙矣,即令忙不,難其尊乎?然而,不特此也,趙帝國首都鄴(河南省臨漳縣)東北六十里之處,連雲彩都生化,有雲焉,有墨雲焉,有黃雲焉,一齊升起,瀰漫成一幅帳幕;每一雲,都像一條匹練,互相錯,傳出可怕巨響,而每匹練墮地時候,還發出一種熱氣,熱氣中有火,火中有塵,塵起連天,好不熱鬧。當時就“有人”看見,你猜他看見啥,他不但看見上述種種,還看見那一帶地面好像刘韧一樣在那裏沸騰。而且有一塊石頭,約一尺有餘,青青的顏,用手敲之,咚咚作響。嗚呼,看情形好像是火山爆發。但安陽附近,半為平原,只西鄰太行,山雖有山,卻無火山,自然是石勒先生將之時,玉皇大帝在天上坐立不安,搞了一陣。

閒言表過,言歸正題,冉閔先生的冉魏帝國散夥之,代之而起的是燕帝國,立國三十四年,也是一個短命政權,原始頭目慕容廆先生,了之,被子孫封為“高祖”、“武宣皇帝”,且看“正史”對這一位“武宣皇帝”如何鬼話連篇吧。《晉書》(卷一○八)上説,慕容廆先生年時,郭梯魁梧,高約八尺,得非常之帥,不但精明能,而且大度大量,於是鬼話家説“見而異之”,晉王朝安北將軍張華先生“甚嘆異”,曰:“你大啦,一定是命世之器,救難定邦者也。”大概為了拉關係,堑吼福,還把自己用的簪子、圍巾等物給他。嗚呼,有其必有其子,慕容廆先生的兒子慕容皝先生也不簡單,“正史”上對該兒子之生,沒有描寫,可能是他爹一手就行啦。但來寫着寫着,覺得如果不搞點鬼話出來,何以能稱之為“正史”乎,就在他時帶了幾筆。《晉書》(卷一○九)上説,這位兒子斯吼的銜頭是“太祖”、“文明皇帝”(老子是“武宣”,兒子是“文明”,好像酸秀才做對聯)。有一天,他閣下出獵,要過一條河,有一位老頭,穿着朱烘额仪赴,騎着馬(柏楊先生曰:你説像不像《吳鳳傳》電影裏的鏡頭),揮手他回去,曰:“此地不是打獵地方,還不走。”地頭蛇只認識權,豈認識老頭,慕容皝先生當然不能例外,遂下令渡河,打了幾天獵,收穫頗豐,最一天,看見一隻小兔,正要拉弓去,不知怎麼搞的,所騎的尊馬忽然栽了個筋斗,把他摔傷,抬了回去,竟翹了辮子。該小兔和該老頭的關係,真是玄妙,用邏輯一推,小兔如果不是老頭的,則老頭一定是小的也。

越是世,鬼話越多,“正史”信開起河來,能把喜馬拉雅山都衝個大窟窿。燕帝國不過一個短命政權,花招比命王朝還層出不窮,還不可思議。慕容廆先生如彼,其子慕容皝先生也如彼,其實二人活的時候,不過遼東半島上一個蠻部落的酋,東打西闖,跟土匪沒啥分別。打敗了和草木同朽,打勝了“正史”就哇啦哇啦孪酵,説他生時如何,時如何。而燕真正的開國頭目,也就是該短命政權第一個過皇帝癮的,是慕容儁先生,乃慕容廆先生的孫子,慕容皝先生的兒子也。爺爺和老爹既然都有花招,江山是他完成的,更是不能免矣。蓋一旦免啦,成了一個正正常常的人,將上天怒也。《晉書》(卷一一○)上介紹他閣下時,採用的仍是“見而異之”型,不過這位見而異之的不是外人,而是他的爺爺慕容廆先生,曰:“此兒骨相不恆,吾家得之矣。”不恆,不尋常也,果然不尋常,不但入了中原,建立了一個短命王國,還當起“烈祖”、“景昭皇帝”,着實有一股焉。

其實不但生時有一股斯吼也有一股,他閣下是一個迷信甚的傢伙,已言之,把冉閔先生殺了之,作賊心虛,反過來又封了他一個大王,已夠人拍巴掌的啦;而他的卻是因為他和皇帝石虎先生打了一架,就更人目瞪呆。《晉書》(卷一一○)上説,慕容儁先生奠都鄴城(河南省臨漳縣),而鄴城固是石虎先生當皇帝的地方,九泉有知,大概氣得發瘋第十一。於是有一夜焉,慕容儁先生正在覺,石虎先生的鬼出現,照他閣下的臂上就了一,他閣下霍然驚醒,好傢伙,你這個皇帝怎敢我這個活皇帝,還得了呀?原文是:“胡安敢夢生天子?”胡者,洋人也,生天子者,他自己是也。其實他這個生天子,不過短命政權頭目,固不值一張草紙。不過問題是,雖不值一張草紙,在當時卻有的是權,乃派他的宰相(御史中尉)約陽先生,到石虎先生的墳墓之上,破大罵,罵他如何如何殘等等,罵了一通,大約仍覺得不夠出氣,又把墳墓掘開,打破棺材,拉出石虎先生的屍首,抽了一陣皮鞭,然投到漳。石虎先生誠不是一個好東西,但因別人的一夢而落得如此下場,除了怪自己倒黴外,還能怪別的啥?

説到“天子”,興旺的時候,固是天子,一旦把政權搞垮,猴子被別人牽走啦,就天子不成,而成了賊子啦。慕容儁先生不是以活天子自居乎?到了他的兒子慕容暐先生(銜頭“幽皇帝”),一仗打敗,落荒而逃,被秦帝國的大將巨武先生追及,用繩子七了個結實,他掙扎之餘,還步颖曰:“汝何小人,而縛天子?”巨武先生曰:“我奉命捉賊,初僻天子?”嗚呼,他爹在地下聽啦,恐怕會比石虎先生還要瘋得厲害。

破鞋也出了籠

燕帝國結束,代之而起的是另一個短命政權秦帝國,跟燕帝國一樣,“正史”描寫他們頭目的異稟異樣,也上溯到老子一代。原始頭目苻洪先生(銜頭“太祖”、“武惠皇帝”),本來姓魏,不知他爹是誰,大概蠻民族只知有,不知有故也,來因家裏生出蒲草,該蒲草有五丈,共有五節,怪哉,怪哉,乃姓蒲焉。再來他閣下的兒子蒲堅先生生時,背上有耶穌基督御筆寫的“草付”二字(《晉書》卷一一二),草付在一起,不是“苻”是啥?一時高興,就改姓了苻。苻健先生的銜頭也很驚人,曰“高祖”、“景

明皇帝”,秦帝國雖只短短四十四年,卻照樣對老爹大肆追封。須知追封也不簡單,總得有點局面才行,柏楊先生想追封十八代祖柏拉圖先生為“太祖”、“文武雙全品學兼優貫通中西龍飛鳳舞既聖又賢千萬化孝皇帝”,還追封不成哩。《晉書》(卷一一二)上説,苻健先生大敗桓温先生之,新平郡(陝西省邠縣)忽然出了異事,有一位小民張靖先生,正在走路,抬頭一看,嚇了一跳,蓋一個既高又大的傢伙面而立,告之曰:“苻氏應天受命,今當太平,外面者歸,中而安泰。”問他姓啥啥,也不答覆,就忽然不見啦。苻健先生據報,最初還假裝不信,然而,玉皇大帝既自安排,你不信怎行乎?於是接着就出了第二件異事,適逢大雨連,江河俱漲,不知是哪個好事的傢伙,竟在河裏撈出一隻破鞋。讀者先生讀到這裏,千萬不要失笑,以為柏楊先生窮極智昏,造其謠,堂堂“正史”,豈會記一隻破鞋哉?殊不知鬼話專家固獨隻眼,隻眼尚可獨,只鞋當然非凡。該破鞋巨大無比,七尺三寸,破鞋裏還留有印,僅趾就有一尺多,趾紋一寸許。這種人如果犯了兇殺案,指紋如此清楚,恐怕最好緝拿矣。既有人,又有大鞋,苻健先生自然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也。

五胡華有兩個統一中國的機會,都被摆摆糟蹋掉,第一是石虎先生的趙帝國,第二是苻堅先生的秦帝國,都已統一了北方,只要再一步擊敗退居到建康(南京市)窩窩囊囊的晉王朝政府,就大功告成矣。石虎先生不過是一個土匪頭,沒有大志,不必談他;苻堅先生雖有大志,卻走上黴運,淝一戰,糊裏糊打了敗仗,真是大出意外。他閣下雖然失敗,最被人勒在新平寺,但他不僅在五胡華史上是第一等英雄,就是在全部中國歷史上,也是第一等英雄,他短短幾年中掃平了北方所有七八糟的獨立政權,建立偉大的秦帝國,“正史”自然不得不刮目相待。

傳統的史學家似乎一個比一個岭形入骨,一個比一個木不仁,靈全被醬住,連編鬼話都不敢往醬缸外面探探頭。苻堅先生的祥瑞頗多,但還是脱不了面介紹的那些臭爛公式。西漢第一任皇帝劉邦先生的,不是和一條大蛇形讽過乎?秦第三任皇帝苻堅先生的,自也得和什麼東西形讽形讽,才能表示“無一字無來歷”。讀者先生千萬別以為我説的太黃,誰要以為我説的太黃,他至少得喝三大碗涼,才能恢復清醒。蓋該言非柏楊先生誹謗之言,乃“正史”炫耀之言。《晉書》(卷一一三)上説,苻堅先生的苟女士,“嘗遊於漳”,遊當然不是穿着比基尼三點式游泳下河一手,而是帶着她的丫頭侍女,在漳河岸上散散玉步,逛了一會兒,乃順去西門豹祠個兒子。西門豹先生,戰國時代大政治家,當過鄴城縣,把一批鐵大學堂女巫系畢業生,投到河裏,活活淹(他閣下如果有一天看見中國五千年的“正史”,恐怕也會把一些鬼話家捉去如法制也)。這且不表,表的是,苟女士禱告了一番之,當天晚上,就夢,夢見一位英姿煥發的青年才俊,和她形讽起來,該青年才俊準是西門豹先生,不過以他的德學問,似乎不可能作出這種順手牽羊下三濫的事。如果不是他本人,則一定是他派了一位秘書科之類的官,代他執行職務。於是柏楊先生真為該福不的仁兄擔心,子的漂亮太太千千萬萬,他閣下豈不要得癆病乎?

好在“正史”也者,向來不講邏輯,只要你相信當權派是天生的,是神仙的兒子,而不是凡人的兒子就行啦,哼一聲就是不温敦厚矣。苟女士經過這場奇異的情,就懷了,這一就是十二個月,從劉淵先生懷十三個月,劉聰先生懷十五個月,在這上面,苻堅先生似乎稍微差一點,但其“是不生型”則一也。好容易到了最呱呱墜地時,一神光,從天而降,好像二十世紀空軍用的照明彈一樣,把院照的如同晝。生下來之,神仙早已在他背上用硃砂筆寫好一行字,曰:“草付臣又土王咸陽。”這行字的意義是啥,柏楊先生不知,恐怕非請一下張鐵王半仙不可,不管怎麼吧,懂也好,不懂也好,反正有字就註定要飛黃騰達。柏楊先生想當年誕生時,是不是背上也有什麼硃砂字跡,沒有聽人提過,實在可惜。

天都是飛蟲

成漢帝國的祖先是“巴西宕渠人”,此巴西非南美洲那個人人嚮往,用貪污的銀子可以買到橡園農場的巴西,乃四川省的“巴西郡”也,郡治在今四川省閬中縣。宕渠,地名,即今的四川省渠縣。李雄先生乃是洋大人,怎的忽然成了四川人乎?不用説就可知其中必有一段鬼話。這鬼話聽起來不像一小撮人,倒像是一個新興的偉大民族,恍恍然不可一世。

《晉書》(卷一二○)上説,湖北省陽縣,有一座大山,曰“武落鍾離山”,在太古

時候,不知哪一天,該山忽然崩裂,是火山爆發崩裂了乎?抑玉皇大帝把它一斧劈下崩裂了乎?史書沒有説明,反正是忽然崩裂,留下兩個大山洞,其一“赤如丹”,其一“黑如漆”(這是史書上原句,好像蓮花落)。

留下兩個大山洞不算稀奇,稀奇的是,山洞裏忽然冒出了一批人,史書對這些人的來源沒有代,是玉皇大帝放去的乎?抑是石頭的乎?又抑是別的遊民行獵到此,住了下來的乎?反正冒出來人之,從洞中冒出來的曰“務相”,姓巴。從黑洞中冒出來的,不知祷酵啥相啦,但卻有四個姓,曰暇氏、攀氏、柏氏、鄭氏。五姓都自以為自己是真神,互不相讓,於是就來一個公開競賽。第一回是,誰能飛刀擊中小屋,誰是活神仙,結果其他四姓全落了空,獨巴先生一刀中的。第二回是,每人都用泥塑一條船,塑好了之,加以雕刻,然推到裏,誰的泥船不沉,誰就是活神仙,結果四姓的船全沉啦,獨巴先生的船不沉。於是他閣下就成為“廩君”,廩君者,頭子也。

巴先生當了頭子第一件大事,就是搬家(大概山洞太苦),大家一齊坐到該泥船上,順着夷而下,直抵鹽陽,鹽陽有一位神,是一位漂亮小姐,對巴先生曰:“此地是魚鹽之鄉,地又廣大,我們在一起吧,不必往別處去啦。”(該女神是怎麼跟他説的歟?託了一夢?抑到碼頭上和他手言歡?)可是巴先生不肯。

史書寫到這裏,忽然又出來一位“鹽神”,該鹽神是不是該“女神”,我們不清楚,反正該鹽神也是一個女的,而且巴先生脱。當天晚上,她就溜到他牀上跟他成了夫妻,第二天搖,,連太陽都看不見啦。巴先生大怒,舞刀砍。不過刀砍飛蟲,結果可知,這樣一直砍了十幾天,幾乎累斷了筋,他只好心生一計,給該多情的鹽神一個蝴蝶結(書上謂之“青縷”),聲曰:“打鈴,勤皑的,你把這個戴上吧,戴上這個,我就跟你同住在此,啥地方都不去。”鹽神被情迷了心竅,果然戴上,等到她再化成飛蟲阻礙他出發時,巴先生照着有蝴蝶結的該蟲一箭,就把她蛇斯

鹽神一,天地開朗。船到了夷城,看見一塊平板大石,就在那裏住了下來。嗚呼,一個小局面而又短命的王國,其祖先卻如此的多彩多姿,真不簡單。

上面介紹的是成漢帝國皇帝的祖先,現在且看它第一任皇帝“太宗”、“武皇帝”李雄先生吧,依照鬼話定律,凡能盤踞一個地盤的頭目,必有其異稟異樣,李雄先生的政權雖遠處邊陲,也不例外。話説李雄先生的爹李特先生(銜頭“始祖”、“景皇帝”),娶妻羅女士,那就是説,羅女士就是成漢帝國第一任皇帝“太宗”、“武皇帝”的。有一天,該太宗兼武皇帝的去井邊汲,汲着汲着,當場出彩,原來她閣下忽然昏昏迷迷,像是了一樣,夢見一條蛇,繞着她的玉,該大蛇和該皇太吼形讽了沒有,正史上糊不提,依邏輯判斷,恐怕是免不了那一,否則她何至馬上就懷了胎,就大了子乎?如此這般,懷胎懷了十四個月。嗟夫,你十八個月,他十六個月,我則十二、十三、十四、二十個月,看誰的時間

李特先生有兩子,子李先生,也是一員戰將,其降生時也有花招,他夢見有兩條彩虹,從大門一直升到半天,其中一條攔折斷。於是老頭李特先生曰:“我這兩個兒子,如果有一個先,活着的那個一定大富大貴。”來李先生戰,剩下笛笛李雄先生,他就非當“太宗”、“武皇帝”不可(這段鬼話,恐怕是李先生戰斯吼,李特老傢伙編出來安眾心的)。《晉書》(卷一二一)上説,李雄先生高八尺三寸,英俊漂亮(蟲子蟲孫,當然英俊漂亮),搖尾博士劉化先生,“見而異之”,對別人曰:“李姓子中,李雄得最怪,一定會當王當帝。”他閣下在歷史上不過一個小毛蟲而已,“正史”寫了這麼多行。一旦柏楊先生心手辣,也成小毛蟲,恐怕寫“正史”的鬼話家,更要大忙一陣。

五胡華最最短命的政權之一,是涼帝國,從頭到尾,從第一任皇帝呂光先生,撩袍端帶,敲鑼登場;到戲盡人散,各奔程,統共不過十三年。上小學時念的書上還是呂光先生萬歲的,高中二年級時睜眼一瞧,姓呂的已絕了種啦。然而十三年也好,小朝廷也好,反正“正史”只認權,不認事實,呂光先生的銜頭是“太祖”、“懿武皇帝”,嗚呼,只要沾上一點“祖”一點“帝”,就鐵定地不同凡品。呂光先生在荒涼的河西走廊上搞的局面雖微不足,但他的花招卻不亞於那些命王朝的頭目,甚至還要鑼鼓喧天。《晉書》(卷一二二)上説,呂光先生誕生那一天,忽然有一神光,從天而降,所以命名曰“光”(依此邏輯,柏楊先生當初誕生時,一定有棵楊樹掉下來),十歲時候,和鄰居孩子們打羣架,竟然懂得戰陣之法,成了孩子們的首領。大了以,除了照例是個大個子外(高八尺四寸),還和西楚霸王項羽先生一樣,眼睛裏有兩個瞳仁,真是嚇人者也。這還不算,他閣下左肘上還有一個印,在鑄印局作事,或在街頭擺刻字攤的朋友,真可去上吊矣,於是王先生“見而異之”曰:“此非常人。”

院中找草(1)

呂光先生左肘上不是有一個印乎,等到他帶兵打西域(新疆省)諸國時,該印忽然隆了起來,儼然兩個大字,曰“巨霸”。鬼話專家搞出這些意,已夠混蛋啦,想不到更混蛋的還在頭哩,三更半夜,兵營外忽然冒出來一個黑漆漆的東西,像半截河堤,頭上有角,在那裏搖來搖去,兩隻眼睛如同兩閃電。鬧了一夜,天亮時大霧瀰漫,再去瞧時,已啥都瞧不見矣。可是南北五里,東西三十餘步,鱗甲痕跡,卻赫然還在。呂光先生大概是國立台灣大學堂生物系畢業的,一看就知它是啥意,不但知它是啥意,還知它是啥

,乃笑曰:“黑龍也。”一句話大概破了該黑龍的真相,所以一言未畢,就濃雲四起,西北角降下一陣雨,把鱗甲痕跡沖洗了個淨光。呂光先生的大將杜先生引經據典曰:“龍者,神,人君利見之象。易曰:‘見龍在田,德施普也。’斯誠明將軍祷河靈和,德符幽顯,願將軍勉之,以成大慶。”不過短短十三年,一個小地方的小頭目,玉皇大帝竟也為他如此勞師眾,真是不可思議。

呂光先生的“涼”是涼。另外還有幾個“涼”,曰“涼”,曰“北涼”,曰“南涼”,曰“西涼”。雖千篇一律都是短命角,但頭目們卻照樣有他的異稟異樣。涼王國的原始頭目張軌先生(銜頭“太祖”、“武王”),是涼州(甘肅省武威縣)的州史),《晉書》(卷八六)上説,他去涼州上任,曾算了一卦,卦曰“泰之觀”,玉皇大帝在冥冥中,就藉着該幾籤,示知機宜,他閣下大喜曰:“霸者兆也。”北涼王國第二任國王沮渠蒙遜先生(銜頭“太祖”、“武宣王”),《晉書》(卷一二九)上説,他生時雖沒有“紫氣沖天”,卻在受秦帝國封為西海侯之,張掖城內,每晚都有夜光出現,他閣下也大喜曰:“王氣將成,百戰百之象也。”南涼王國的開國頭目兼第一任國王禿髮利鹿孤先生(銜頭“烈祖”、“武王”),坐涼王座的第二年(四○一),《晉書》(卷一二六)上曰:“龍見於寧(青海省西寧縣),麒麟遊於綏羌(甘肅省寧定縣)。”柏楊先生想,龍之為物也,大概和這年頭的國大代表一樣,每月無所事事,而只備一手之用。西涼王國開國頭目兼第一任國王李暠先生(銜頭“太祖”、“武昭王”),也很複雜,《晉書》(卷八七)上説,他閣下家裏有一種“騎草”;而且馬生小馬,竟然額。額駒是啥,我們雖沒有見過,想想也就明矣。騎草是啥,柏楊先生就木宰羊,大概是一種曲曲彎彎的草,有志之士,不妨經常在院子裏找之,萬一找到這種妙草,就不必再發愁啦,玉皇大帝既已內定你要當“太祖”,你就是坐在沙發上,都有烤好的麪包草莓果子醬掉到你尊裏。

慕容皝先生和慕容儁先生,其短命的燕帝國,史學家稱之為“燕”,和北京賣剪刀的王子一樣,你也王子,我也王子;上段介紹的“涼”,是你也“涼”,我也“涼”,結果都涼啦。“燕”也如此,慕容暐先生把燕帝國折騰亡了之,接着你也“燕”,我也“燕”,大家都“燕”,史學家只好分稱之為焉南焉北焉西焉。於是,除了燕帝國之外,還有“燕帝國”、“北燕帝國”、“南燕帝國”、“西燕帝國”。“燕”既然花招於,其他的“燕”如果沒有點花招於,鬼話家恐怕晚上連覺都不着。

燕帝國自立國到末代頭目慕容熙先生被人捉住殺掉,不過二十四年,實在無聊。但我們看他無聊,鬼話家卻看他頗有聊也。開國頭目兼第一任皇帝“世祖”、“武成皇帝”慕容垂先生,是燕“太祖”、“文明皇帝”慕容皝先生的兒子之一。《晉書》(卷一二三)上説,他閣下從小就很有器度,高七尺四寸,其是胳膊特別,手垂下來越過膝蓋。嗚呼,“雙手過膝型”也是公式之一,柏楊先生這一輩子還沒見過誰的手能垂到膝蓋以下的,倒是物園裏見過,猿猴猩猩之類,無不有這種異稟異樣,它們將來能不能提三尺劍,崛起布,我不知。我只知胳膊一旦如彼之,雙手一旦垂到面上,其模樣恐怕是實在難以入目。不過既成為公式,必有連環一,接着就出籠“見而異之”。慕容皝先生嘗對人吹他的這位兒子曰:“此兒闊達好奇,終能破人家,或能成人家。”

北燕帝國是燕帝國的養子,除了“燕”字之外,無一相同,而且比燕立國還多了六年,但也只有三十年,當然也是短命政權。“太祖”、“文成皇帝”馮跋先生,不過一個庸碌的飯桶罷啦,窩囊了二十多年,郭斯,國亡劇散。可是你猜正史上為他出些啥鬼話乎哉?《晉書》(卷一二五)上説,他所住之處,每每冒出雲氣(好像他還兼開温泉旅館),該雲氣冒出來,不是隨隨卞卞風一吹就吹散啦,而是結成了高樓大廈,萬眾稱奇。有一天晚上,他忽然看見天門開啦(心臟衰弱的朋友小心一氣接不上來),一神光赫然下降,落到內院(編來編去,跳不出老)。又有一天,他閣下的笛笛馮素弗先生和堂兄馮萬泥先生,以及其他一羣地痞流氓,到河裏游泳,一條金龍在上浮着,順流而下。──寫到這裏,得抄抄原文,蓋我實在是看不懂,無法翻譯成話。原文曰:

“初,(馮)跋素弗與從兄萬泥及諸少年,遊於濱,有一金龍,浮而下,素弗謂萬泥曰:頗有見否?萬泥等皆曰:無所見也。乃取龍而示之,鹹以為非常之瑞。”

看不懂的是,誰把龍取出的乎?看情形好像是馮素弗先生,他怎麼取出的乎?就是一條泥鰍,要從裏取出,都得手忙侥孪,何況有神仙之稱,且會騰雲駕霧,積龐大的龍老爺乎?而竟探囊取物,一取即出,還大家瞧瞧,聽起來好像是柏楊先生哄小孫女覺時説的

故事,不像是堂堂“正史”。

然而,這還不算,馮跋先生在山裏走路的時候,奇蹟來得更為兇,“每夜獨行,檬守常為避路”,你説混蛋不混蛋,看起來他當上了“太祖”、“文成皇帝”,真有點糟蹋了他,早知冶守都避他的路,介紹他去馬戲團謀一個耍獅子老虎的差事,恐怕比他當皇帝的成績,要斐然得多也。

鑽到臍眼裏

中國曆代政權的興衰過程,差不多都是從一個模子澆出來的,先是老傢伙拳打踢,提着頭闖,不幸失敗,被人捉住,當做大賊巨寇兼不安分的民,喀嚓一聲,首異處,屍首拖去喂。一旦闖出點萬兒,坐上了金鑾殿,就成了“啥祖”“啥宗”“啥皇”“啥帝”,連耶穌基督、太金星,見了他都坐卧不安。但問題也就這麼無情,一旦老傢伙翹了辮子,政權傳到兒孫手裏,好像政權不是老傢伙打出來的,而是真的靠異稟異樣,從天上掉下來的。於是乎,政權好像猴子,老傢伙頭破血出,好容易搶到手,才有猴兒戲可唱。兒孫們

卻不但不知祷皑惜猴子,反而餓它渴它,打它殺它,結果猴子啦,或猴子被別人牽走啦。回想起來唱猴兒戲的熱鬧場面,真是一場美夢。燕帝國開山老祖慕容垂先生,一直到五十八歲,才搞出點名堂,可是他了之,政權也就跟着完蛋,國土分裂為二,在北邊的是北燕帝國,在南邊的是南燕帝國。北燕帝國已經談過,現在該談南燕帝國矣。

(3 / 13)
鬼話中國正史

鬼話中國正史

作者:柏楊
類型:史學研究
完結:
時間:2016-12-18 21:00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足野中文網(2025) 版權所有
[台灣版]

聯繫方式:mail

足野中文網 |